2004年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災難片電影「明天過後」 (The Day After Tomorrow),描述全球持續暖化下,北半球在短短的67天內,完全被冰雪覆蓋。該電影腳本就是依據「新仙女木事件」 (Younger Dryas) 發想而寫成。此事件是指在約一萬兩千年前,大量北美陸地的淡水注入北大西洋,減弱全球海洋環流,阻斷北半球從低緯度向高緯度地區傳輸熱量的暖流,瞬間歐洲變得異常寒冷,進而造成北半球持續一千多年的嚴寒氣候事件。但電影情節是真的嗎?事實又是如何呢?假如未來真的發生,臺灣的氣候將會如何變化?

 

本篇文字摘錄自科技部網頁資訊,詳細資料可點此連結下載 (內有精彩的圖片喔!):

 

https://www.most.gov.tw/nat/ch/detail?article_uid=58ffb558-cd2a-46b6-887a-760a1efd3736&menu_id=c3071e4c-8b1b-42ea-bfe4-b65257b8dc8b&content_type=P&view_mode=listView

 

臺灣大學地質系沈川洲教授與美國德州大學賈德生帕丁 (Judson Partin) 研究員團隊,聯手合作七年,重建一萬兩千年前,造成北半球驟冷的新仙女木事件完整始末。這項頂尖研究,在92日於國際著名的「自然通訊」《Nature Communications》期刊中發表。

沈教授的重大發現包括:全球氣候於一萬兩千八百年前(新仙女木事件的起始點)同時改變,事件結束的時間點也同步,都是在一萬一千六百年前;但不同區域的氣候變化過渡期,卻明顯不同,各有長短!

格林蘭冰芯紀錄顯示,事件發生的起始點,大量淡水注入北大西洋,很驚人地在二、三年內引發該區域大氣結構驟變。高緯地區的地表溫度則在短短數十年間下降到最低點;北大西洋海流僅歷時百年時間,就減緩到最弱。事件結束時,北大西洋各地區的氣候轉換過程也很快,僅歷時數年到百年,即重回到溫暖濕潤的模式。

但是大西洋以外的世界,例如亞洲與非洲的赤道與熱帶地區,溫度與降雨的變化過程就明顯緩慢許多,過渡時間拉長至數百年。東亞季風區在新仙女木事件發生時,受到北大西洋的間接影響,夏季季風開始減弱,巴拉望降雨逐年緩慢下降,五百六十年後,來到最低降雨的乾旱氣候型態;事件結束,巴拉望歷時四百四十年才重新返回到濕潤的大地。

沈教授表示,綜合本研究以及臺灣已有的古氣候資料分析,假若未來發生北半球急速降溫,類似新仙女木事件的氣候異常時,推論臺灣大部分地區將很可能會轉變成乾冷的氣候;北台灣因東北季風的增強,冬季應更加寒冷,但降雨將會明顯增加。近年來,雖然各地夏季高溫紛紛創下歷史紀錄,但北半球冬季卻極度酷寒,這也許是「明天過後」將要來臨的徵兆。

 溫鹽環流  

圖片來源:本人(白曛綾)在交通大學通識課程 [科學、環境與人]的上課簡報檔

關於未來的各種可能性,在我的OCW課程中有一堂是從各種不同角度(環境、地緣政治、科學、靈性...)來進行預測,可點入這個YouTube影片觀看:
       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kuYF2oz7mzU

 

若想了解更多和全球氣候變遷相關的資訊,這本預測未來的書很值得一讀: 

2050人類大遷徙 (The World in 2050), 羅倫思.史密斯時報出版,出版日期:2011-01-24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ala的探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