告白.jpg   

我家姐姐跟我推建議一本書:告白

 

這一本日本小說在暢銷後改編成電影,最近才上映。

 

姐姐的同學們很多人看了以後,都很推薦。

 

於是我聽了姐姐的建議,買了這本書。

 

 

 

我們先看這本小說的官方介紹:

 

當倫理和正義分歧,你該選哪邊?

 

一位中學女老師在校園游泳池內發現自己的四歲女兒意外溺斃,

 

後來經她私下調查,原來是班上兩位學生謀殺的,但殺人動機實在荒唐。

 

痛失愛女的老師辭職,不向警方申請重新調查,

 

而在結業式那天向全班學生告白真相,並透露了她的復仇計畫,

 

在學生們的心底種下恐懼的因子……

 

 

 

這本小說非常容易閱讀,讀了以後會令人感覺不可思議,

 

因為兩位日本國中生殺人的動機是那麼的荒謬,卻又令人省思。

 

我想,只要是為人父母或教師的,應該都會在讀完這本書後,

 

重新檢討自己對待子女與學生的態度吧!

 

 

只是,很多事情的因果關係,都不是我們能預料的,

 

畢竟人的想法差異太大,

 

你認為孩子如果這麼教,他(她)就應該這樣反應,

 

但事實未然,於是爭執與怨恨就這麼引發。

 

 

恰好昨天我和老爺談到人遇到挫折或意外時的反應,

 

我認為每個人都要勇於面對各式各樣的挫折,

 

但老爺提醒我:你不是對方,無法理解對方的苦。

 

我的確不是當事者,無法切身體會他們的苦。

 

但我知道如果耽溺於苦或樂或憤怒等情緒之中,就將會被情緒所主宰。

 

只是,有多少人能不被情緒所主宰?

 

但是,選擇怨恨的情緒後,

 

就算真的復仇成功,告白裡的媽媽接下來會變成什麼樣的人?

 

 

原本不想寫這個閱讀報告的,

 

因為我知道看了這本書的許多父母或老師們,

 

很可能會為了預防少年犯罪問題,而採取許多治標的措施。

 

不過剛好看到了李偉文的文章: 如何原諒傷害自己的人?-「酷馬」與「唐山大地震」的省思

 

 

 

 

我覺得或許換個角度來看這本小說,會有不同的想法。

 

「酷馬」是由真實事件改編,描述一位媽媽原諒殺害自己兒子兇手的故事,

 

我看過電視報導這位宜蘭媽媽,她從一開始想在法庭裡親手殺死兇手,

 

到信仰基督教以後,反而接納並幫助對方的故事。

 

 

同樣是電影,同樣是面對殺死兒子的未成年人,

 

 

在日本的虛幻故事裡,媽媽選擇不原諒而展開復仇計畫。

 

在台灣的真實故事裡,媽媽選擇原諒,最後雙方都獲得救贖

 

 

而我發現,不管做任何事,我們真正要救贖的人,

 

不是別人,都是自己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ala的探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