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這些日子以來,我發現自己和小女兒的相處越來越輕鬆容易,
每天陪女兒看半小時的終極一家,看得笑哈哈,我還逼她以後要像劇中人一樣,稱呼我 "老母達令",
在臉書上我與朋友們分享和女兒一起看電視的經過,聊呀聊的,聊到了和孩子相處的過程。
我還是會陪孩子讀書,但是經過慘痛的教訓後,我現在不給她任何壓力,只有在女兒需要我陪她讀書時,我才會陪她,平時我都是放牛吃草,隨她去。
當女兒主動要求我陪她讀書時,其實我心中還是挺高興的,雖然我不再要求她功課,因為我知道要求無效,但總還是不免希望女兒能稍微在乎一下功課。
一位朋友看了以後,提到她朋友的經驗:
他每天都悉心教導兒子功課,尤其是數學。有一天,他兒子一回家就把功課丟在桌上,對老爸說:「看你幹的好事!」
原來他前一天沒有仔細看功課,害兒子四題錯二題,只有五十分。
想想我之前也和朋友的朋友有著類似的經驗,但是孩子真的很精,我發現我越是幫她做事,她越不領情,反而覺得很多事情我們都理所當然要幫她做,到最後我真的覺得不知道自己為何而忙?
我說自己經過慘痛的教訓,相信讀過我很早期寫的部落格文章的格友們,都會知道這一點也不誇張,因為我幾年前真的為了這個難搞定的小女兒,痛哭了很多次。
直到後來,我痛定思痛,好好反省自己以後,才查覺這個孩子其實一點也不難搞定。
真正難搞的人,是我自己。
當我了解到“父母越早放手,孩子學得越快,日後跌得越輕”的道理後,我才終於學會放手。
現在我幾乎甚麼事情都不會主動幫她做,有的事情,我甚至要和她交換愛的條件,如趁機要求來個”愛的擁抱”後,才願意幫她做。
但幾個星期前,當我在因緣際會下,順口問她: 你有沒有感覺到媽媽的愛呀?!
這小孩居然回答: 有,因為我覺得媽媽隨時都在幫我做事。
當時我聽得真的差點笑出來,因為我根本不覺得有幫她做甚麼事情。
我想她之所以覺得我隨時在幫她做事,是因為我幫她的,都是她要求、拜託我的,是她真正需要的,因此她會感覺到那是因為我愛她,所以願意幫忙她。
總之,現在和孩子相處,我成了一個被動者,無為而治的人。
但我還是幾乎和媽祖一樣,有求必應。
我發覺這種被動回應、但積極行動的互動模式,孩子反而更能感受得到我的愛,而且我變得輕鬆好多,每天和女兒相處都是笑瞇瞇的,因此孩子也說我是: 越老越可愛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