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"愛"來做研究 (2018.05.16)
今天和學生meeting時提醒他們,要把實驗後產生的數據當成是自己的男女朋友一般的 “用心”,
好好的跟他們在一起,然後“聽”看看這些數據要告訴他們些什麼?
數據真的會說話,即使是失敗的數據,也有很多話想告訴我們,就看我們有多大的耐心與細心去聆聽了。
只有帶著如同對待自己最愛的人一樣的熱情去做事,才能讓這件事成功,而且我保證一定會成功。
我跟學生說,無論你的資質再差,只要能夠熱愛一件事,為他做到廢寢忘食的投入,那麼如果最後還不會成功,我的頭就給他們。
做事和人際關係其實也沒有兩樣,同樣都是要付出愛、用心去對待而已,不是嗎?
沒有無生物這樣的東西,天地萬物都有情的,實驗數據也是喔!
過程比結果重要 (2018.05.17)
這是一句老生常談的話,但很多人(包括我的學生)都很難真正理解。
做研究寫論文和人生都是一樣的道理,我們需要 “失敗”的過程,才能感受到 “成功” 的結果。
因為無法理解過程的重要,因此學生的論文初稿(經過我把理工論文翻譯成故事)通常都是類似於這樣的文字:
「從前從前有一個王子和一個公主,從此他們倆個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。」
我問學生:這樣的故事吸引人嗎?
當然不吸引人,因為看不到過程,所以不知道王子和公主發生了什麼曲折離奇的故事,經歷多少的波折與奮鬥,才能從此有著幸福快樂的生活。
同樣的,論文若只有最後成功的結果,卻少了對失敗過程的描述,以及我如何從失敗的各種實驗中,逐步學習、調整,最後因此才能得到這樣的改善,那麼再大再好的成功結果,別人讀來都是沒有感覺的。
過程的描述,才讓讀者有感,也就因此能進入你想表達的情境中。請讓數據開始說出動人的故事吧!
而且請記得在跨領域的現代社會裡,要懂得翻譯成不同領域也能看懂的語言,不能用只有你才懂的文言文來描述喔!
重點在哪裡? (2018.05.18)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