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去參加了一個由雲林縣環保局主辦的PM2.5研討會,

前面的部份都很正常,也就是我經常參加的一般性的研討會,

但是到了最後的綜合座談時,開始有很精彩犀利的發言與對話。


坐位在我正後方的 葉光芃醫師 聽報告聽到一半,跑過來跟我說: 「你們真有耐性,這樣的報告還能聽得下去?!」

當時我聽了還一愣,想說: 這不就是環保界最典型的報告方式嗎? 有哪裡不對?

但當綜合座談一開始時,葉醫師馬上提供了答案: 這些都是很空泛的報告,缺乏如何達成目標的具體藥方。


有興趣聽看看葉醫師怎麼說的,請參考最下面的連結。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h1z4nDubCMg

Bala的探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愛一個人,要把他放在心上,而不是放在頭腦裡。

 

當你把他放在心上時,你的心中充滿著甜蜜,你 用 心 在想他。

當你把他放在頭腦時,你的心可能會痛,因為頭腦裡充滿著記憶,

可能有他曾做過的種種不是,也可能有著你們不能在一起的原因。

 

愛心.jpg

 

你的心很純淨,很自然的就與他的心連結。
無論是否能在一起,無論你們彼此的頭腦是否相愛,你們的心都是相愛的。

 

但是你的頭腦卻想著:

Bala的探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東方人普遍有著前世今生的因果報應觀念,也因此很多人以為若有人 生來窮困、有著身體殘缺、遭受不平等的待遇、飛來橫禍....,那就是因果報應所致。

我並不喜歡這樣的說法,如果真是這樣,我們該如何解釋照片裡沒有雙手雙腳,卻有著幸福家庭、心中充滿愛、感動啟發無數人的Nick?

 

 

我比較喜歡用業力這樣的觀念來進行我的學習。

 

業力是當一個人一無所有、窮困潦倒時,他如何從中學習並脫困?

 

業力是當一個人各種物質享受都有,卻還是不快樂時,他如何看到生活的真正意義與價值?

 

Bala的探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雲林、彰化的一些在地力量,因為受不了空氣汙染問題越來越嚴重,而開始出現禁燒生煤與石油焦的聲音,這聲音大到甚至連縣長都無法忽視,但中央的環保署否決了雲林縣 禁燒生煤與石油焦 的自治條例。

於是昨天有雲林鄉親以六輕災民身份,到總統府去抗議。
http://news.ltn.com.tw/news/life/paper/932531


民眾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,看看這張 195212月的倫敦煙霧事件摘要圖片與文字,短短幾天的倫敦煙霧因為擴散不良,累計死亡人數達12000! 




這個人數是遠遠超過法國的恐怖攻擊案。


Bala的探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老爸也和婆婆一樣,成為帕金森症患者。
為此我查了文獻資料,發現長壽的老人家,有非常高的機率會得帕金森失智症:年齡50~59歲者得病率為12.4%,到了90歲以上的老人則罹病率高達80~90%! 而且老年的帕金森症患者合併失智症的機率非常高。

帕金森症的成因很多,其中之一和環境汙染有關,卻經常被忽略。
環境中的重金屬:錳、鋁、銅、鐵、鋅、汞、鈣...等都可能引起帕金森症候群。
如果你查維基百科,日本曾發生的汞中毒事件(水俁病),其症狀和帕金森症、失智症幾乎一模一樣。

而重金屬的來源也很多,但其中一個重大汙染源,是煤炭燃燒的過程(特別是沒有經過淨煤程序的煤炭)。煤炭裡面含有大量的重金屬,在燃燒後以微粒型態(主要為PM2.5)進入大氣,而後再沈降到植物、土壤、水域環境中,人類則透過吸入或食物鏈將重金屬攝入人體內。

一般而言,重金屬和戴奧辛一樣,是會累積在生物體內(包括人體),因此,我們都知道不要吃大魚,因為每經過一次食物鏈,汙染物濃度就濃縮大約10倍。可想而知,越是長壽的人,其體內重金屬濃度應該也會越高。

我不知道這樣解釋,是否能幫助大家明白:空氣污染不是只有會讓小孩子過敏氣喘而已,對所有抵抗力差的老弱婦孺都有重大影響,其中一個影響就是失智。

文章標籤

Bala的探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2004年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災難片電影「明天過後」 (The Day After Tomorrow),描述全球持續暖化下,北半球在短短的67天內,完全被冰雪覆蓋。該電影腳本就是依據「新仙女木事件」 (Younger Dryas) 發想而寫成。此事件是指在約一萬兩千年前,大量北美陸地的淡水注入北大西洋,減弱全球海洋環流,阻斷北半球從低緯度向高緯度地區傳輸熱量的暖流,瞬間歐洲變得異常寒冷,進而造成北半球持續一千多年的嚴寒氣候事件。但電影情節是真的嗎?事實又是如何呢?假如未來真的發生,臺灣的氣候將會如何變化?

 

本篇文字摘錄自科技部網頁資訊,詳細資料可點此連結下載 (內有精彩的圖片喔!):

 

https://www.most.gov.tw/nat/ch/detail?article_uid=58ffb558-cd2a-46b6-887a-760a1efd3736&menu_id=c3071e4c-8b1b-42ea-bfe4-b65257b8dc8b&content_type=P&view_mode=listView

 

臺灣大學地質系沈川洲教授與美國德州大學賈德生帕丁 (Judson Partin) 研究員團隊,聯手合作七年,重建一萬兩千年前,造成北半球驟冷的新仙女木事件完整始末。這項頂尖研究,在92日於國際著名的「自然通訊」《Nature Communications》期刊中發表。

沈教授的重大發現包括:全球氣候於一萬兩千八百年前(新仙女木事件的起始點)同時改變,事件結束的時間點也同步,都是在一萬一千六百年前;但不同區域的氣候變化過渡期,卻明顯不同,各有長短!

格林蘭冰芯紀錄顯示,事件發生的起始點,大量淡水注入北大西洋,很驚人地在二、三年內引發該區域大氣結構驟變。高緯地區的地表溫度則在短短數十年間下降到最低點;北大西洋海流僅歷時百年時間,就減緩到最弱。事件結束時,北大西洋各地區的氣候轉換過程也很快,僅歷時數年到百年,即重回到溫暖濕潤的模式。

但是大西洋以外的世界,例如亞洲與非洲的赤道與熱帶地區,溫度與降雨的變化過程就明顯緩慢許多,過渡時間拉長至數百年。東亞季風區在新仙女木事件發生時,受到北大西洋的間接影響,夏季季風開始減弱,巴拉望降雨逐年緩慢下降,五百六十年後,來到最低降雨的乾旱氣候型態;事件結束,巴拉望歷時四百四十年才重新返回到濕潤的大地。

沈教授表示,綜合本研究以及臺灣已有的古氣候資料分析,假若未來發生北半球急速降溫,類似新仙女木事件的氣候異常時,推論臺灣大部分地區將很可能會轉變成乾冷的氣候;北台灣因東北季風的增強,冬季應更加寒冷,但降雨將會明顯增加。近年來,雖然各地夏季高溫紛紛創下歷史紀錄,但北半球冬季卻極度酷寒,這也許是「明天過後」將要來臨的徵兆。

 溫鹽環流  

Bala的探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一個羞愧怯弱(20)的人,需要冷淡(50)的力量來支撐自己。

一個悲傷無望(75)的人,需要憤怒(150)的力量來釋放自己。

一個恐懼害怕(100)的人,需要勇氣(200)的力量,來向上提升,進入正面情緒,走向愛。

 

人的意識與振動頻率  

 

面對負面情緒的 勇氣,正是轉換到正向循環的關鍵。
 

每個情緒都有其存在的意義,重點在於覺知、接受並善用各種情緒。

否定你的負面情緒 並不能幫助你走入正面情緒,要讓身心靈更健康,你需要的是 保持在覺知的狀態,時時感受你的情緒,任其來、任其走。

當情緒能量固著不流動時,試著冷靜下來,思考一下你的情緒該如何進一步轉化?

Bala的探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《食物情緒大解密》這本書,主要是提供給無法抑制自己食欲的人,瞭解為何會特別喜愛某些特定的食物類型,因而導致肥胖的根本:情緒問題。

而我買這本書回來閱讀後,發現原來人類是因為有情緒上的障礙,所以需要食物。

如果一個人完全沒有情緒上的障礙,那麼就根本不需要任何食物。

當我感覺自己的情緒問題解決的差不多了,便開始嘗試少食(每日1~2餐),甚至最多36小時才進食一次。

我留意到,只要保持平穩的腹式(丹田)呼吸,我的確不會感覺到飢餓。

但飲食是人類維繫感情的一個重要方式,我倒不會想要長期保持在不食的狀態。(尤其是我的家人都很愛美食啊~~)

 

但對於不食的過程及其科學驗證等,都是我想更進一步了解的。

於是我在網路上找相關書籍,這才發現全世界不食,只靠prana呼吸的人,其實已不在少數。

不食可以解決包括癌症等重大疾病問題,也可以根除許多環境汙染和食安問題。

不食和斷食或絕食是不一樣的,前者乃基於平靜、與宇宙合一的心,需要一段前置作業時間,來調整自己的心靈狀態。

等我持續實驗觀察自己的情緒、感受、思緒是如何改變我的身體能量狀態後,再來報告後續進度。

Bala的探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
我所喜愛的影星羅賓威廉斯因為憂鬱症而自殺,消息傳來震驚不少影迷。

憂鬱其實是個潛藏在每個人心中的感受,包括心理醫師以及情緒諮商師也都難免有憂鬱的時候,只是因為他們的職業而不得不把憂鬱隱藏,也因此我們也經常耳聞心理醫師或諮商師自殺的新聞。

在我的認知裡,憂鬱其實只是一個能量的接收與轉移,你接收了負面能量,然後透過外在環境(人事物)的刺激,你相信這個事件的存在,於是它便成了恐懼的源頭。若恐懼來臨時,你找不到適當的管道去抒發引導你的負面能量,因而當恐懼持續累積一段時間後,就形成醫學上認定的憂鬱症。

 

要避免或舒緩憂鬱症,只有“面對並處理恐懼”,同時認知理解人間只是一個學校或劇場,你所恐懼的並不真的如實存在。

 

有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在恐懼,因為恐懼不一定會以 ‘害怕擔憂’ 的方式表現出來,‘憤怒’ 其實也是恐懼的一種表現,只是憤怒是一個相對於悲傷的較高能量,但它仍然是恐懼的一種型式--你以憤怒來表達你的無力感。

每當我憤怒時,我總能在憤怒的背後,看到其實我正擔心失去對某個人事物的掌控權。

 

要想避免憂鬱症,有幾個依序可進行的方式:

1. 承認你在恐懼。

每個人都會恐懼,因為這是頭腦為了生存而做的基本設定,因此當你有情緒反應時,學會承認、接受它。

Bala的探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(純虛構,但歡迎對號入座)

 

小英有個關心她的好媽媽,可是小英一直活得很不快樂,因為媽媽很關心她的功課,關心到讓她好有壓力。

 

媽媽說:「小英啊! 你要好好用功讀書,將來才不會像那些在颱風天還要去幫忙拆招牌、爬電線桿、清掃地面的工人一樣辛苦。」

小英心裡想:「這些工人幫忙我們,讓我們不會被招牌打到,也可以很快就有電、有乾淨的馬路可用,他們很偉大,媽媽不是應該要感謝他們嗎?怎麼反而還叫我不要像他們一樣?」

儘管困惑,可是小英年紀實在太小了,她不敢告訴媽媽她的想法。

 

等再長大一些,媽媽又告訴小英:「小英啊! 你要努力用功讀書,將來才會像那個常在電視出現的小英一樣,受到大家崇拜與愛戴。」

小英心裡想:「可是我不想要像那個小英一樣,我只想要安靜的生活就好。」

 

可是小英實在太膽小了,不敢和強勢的媽媽說出心裡的想法。他很孝順的聽媽媽的話,很認真的用功讀書,可是不知道為什麼,她的功課就是永遠無法讓媽媽滿意。

Bala的探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Clos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reload
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看不懂,換張圖

請輸入驗證碼